上海赛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抗血清抗毒素的生物医药企业。其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营收、利润、现金流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53.12%,研发费用下降21.61%,这些数据变化背后反映了公司怎样的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下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关键财务数据解读
营收微增,市场拓展有成效
2024年,赛伦生物营业收入为194,915,924.94元,较上年同期的190,144,196.65元增长2.51%。公司持续推进市场拓展,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抗蛇毒血清销量均有所增长,推动了营收的上升。从产品来看,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营业收入为37,226,957.96元,同比增长8.62%;抗蛇毒血清营业收入达157,688,966.98元,同比增长1.17%。尽管整体营收增长幅度不大,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生物医药领域,仍显示出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力。
净利润增长,多因素共同作用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290,403.28元,较上年同期的38,774,331.63元增长14.23%。这一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 1. 营收增长:如前文所述,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为净利润提升奠定基础。 2. 成本下降:产品生产批次较上年同期增加,固定制造成本摊薄,产品单位成本下降,使得毛利率同比上升。营业成本从上年的46,187,098.44元降至42,770,555.87元,降幅为7.40%。 3. 研发费用减少:本期研发费用同比减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成本压力。 4. 政府补助增加:收到政府补助同比增加,对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5.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影响:公司对联营企业赛远生物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对本报告期净利润增长幅度有一定影响。
扣非净利润上升,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增强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8,249,755.69元,较上年同期的24,001,855.26元增长17.70%。这主要系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所致,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在增强,经营业绩的稳定性有所提高。
基本每股收益和扣非每股收益增长
基本每股收益为0.41元,较上年同期的0.36元增长13.89%;扣非每股收益为0.26元,较上年同期的0.22元增长18.18%。这两项指标的增长与净利润的增长趋势一致,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为股东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微增,学术推广持续推进
销售费用为54,520,612.25元,较上年同期的53,836,304.92元增长1.27%。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推进学术推广,以提升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占有率。从构成来看,职工薪酬为25,183,558.20元,学术推广费为21,263,357.47元,差旅费为6,460,014.77元,其他为1,613,681.81元。虽然费用有所增加,但考虑到对市场拓展的长期影响,若能有效转化为销售增长,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推动。
管理费用上升,资产折旧等因素驱动
管理费用为22,186,727.90元,较上年同期的20,513,989.06元增长8.15%。主要原因是子公司赛伦大丰在建工程项目验收转固后投入使用,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土地使用权摊销以及物料消耗等增加。这表明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投入增加,可能会在未来对生产效率和经营规模产生积极影响,但短期内会增加费用负担。
财务费用变化,存款利率下降所致
财务费用为 -1,674,020.24元,上年同期为 -2,306,601.33元。主要系本期银行协定存款利率较上年有所下降,相应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所致。虽然财务费用仍为负数,表明公司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但利息收入的减少可能会对公司的资金收益产生一定影响。
研发费用下降,项目阶段变化引致
研发费用为23,839,957.85元,较上年同期的30,411,906.84元下降21.61%。主要原因是上年部分主要研发项目发生较多临床研究、临床前研究委外技术服务费,本期随着相关项目进入下一研发阶段,相关技术服务费减少。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上年的15.99%降至12.23%,减少3.76个百分点。虽然研发费用下降是项目阶段自然变化的结果,但在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需关注研发投入减少对公司未来创新能力和产品管线拓展的潜在影响。
现金流分析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增,经营质量提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253,408.63元,较上年同期的32,819,923.92元增长53.12%。主要系营业收入、销售回款、收到政府补助同比增加,以及本期支付的各项税费、付现费用同比减少所致。这表明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创造能力增强,经营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转正,理财赎回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734,988.88元,上年同期为 -315,941,110.12元。主要系上年购买理财产品净支出较多,本期理财产品等赎回金额增加。这显示公司在投资策略上进行了调整,资金回笼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性。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减少,股利分配影响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5,772,370.00元,上年同期为 -81,843,992.50元。主要系本期分配现金股利较上年减少所致。这反映了公司在资金分配上的调整,可能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资金需求的考虑,或者是为了优化资本结构。
研发情况分析
研发人员数量减少,结构有变化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由上期的43人减少至37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从13.40%降至11.35%。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从1,065.12万元降至888.02万元,平均薪酬从24.77万元降至24.00万元。虽然人员数量和薪酬有所下降,但研发团队的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仍需关注,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的生物医药行业,研发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研发项目稳步推进,新产品可期
报告期内,公司各主要研发项目稳步推进。生物制品1类新药研发项目方面,抗蝰蛇毒血清研发项目进入临床Ⅱ期试验阶段;抗蜂毒血清研发项目完成临床前研究并提交Pre - IND申报材料。医疗器械创新产品研发方面,眼镜蛇毒快速检测诊断试剂研发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项目的进展为公司未来的产品多元化和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潜在风险提示
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核心技术对保障生产和持续研发至关重要。若发生核心技术严重泄密,可能导致产品核心技术被竞争对手突破,国内独家产品或其他重要产品市场地位下降,进而造成损失。
产品相关风险
- 产品安全风险:主要产品基于马体免疫血浆生产,虽采取多种措施,但仍存在因病原体未能及时彻底灭活或检出,导致产品安全性风险。
- 价格与竞争风险:国家或地方可能出台限价政策,或新竞品出现导致竞价性降价,公司业绩增长或盈利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同时,若抗蛇毒血清产品国内独家地位被打破,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市场竞争加剧,将对公司业绩不利。
- 产品结构单一风险: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于抗蛇毒血清系列产品及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产品结构相对单一。若这些产品销售规模或价格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且新产品无法顺利推出,将影响公司经营。
经营相关风险
- 马源供应风险:生产所需马匹供应商数量少,若供应商出现检疫不合格或终止合作,公司可能面临马源短缺风险,影响正常生产。
- 市场推广风险:主要产品虽有一定市场份额,但仍需加大推广力度。若推广过程中出现不利因素,产品销量可能无法增长甚至下降,影响公司业绩。
- 药品目录调整风险:产品若被调出相关药品目录,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 马匹免疫失败风险:马匹免疫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免疫失败风险,可能造成一段时间内无法形成免疫或采集合格血浆,影响公司生产经营。
财务风险
- 存货跌价风险:若存货余额增长,尤其是自制半成品库龄延长,可能出现存货积压、毁损、减值增加等情况,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 税收优惠变化风险: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所得税优惠税率,若无法持续通过资质复审或政策调整,公司经营业绩将受不利影响。
- 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风险:募投项目“厂房扩建”实施过程中,固定资产增加产生折旧,将减少公司利润,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
高管薪酬情况
董事长范志和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10.59万元;总经理范铁炯为100.52万元;副总经理彭良俊为80.46万元,副总经理成琼为75.44万元;财务总监刘金报在2025年2月任职,报告期内无相关数据,前财务总监李绍阳为51.96万元。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经营业绩和行业情况相关,合理的薪酬体系有助于激励高管团队,推动公司发展,但也需关注薪酬与业绩的匹配度以及对公司成本的影响。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