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院北大门作为国防科大标志性建筑,如今已成为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合影留念的“网红”打卡点。面对如织游人,如何兼顾秩序与体验?近期,学校安管处指导教练勤务营开展专项优化行动,让这座威武大门在履行安全职责的同时,更成为传递科大精神文化的窗口。
科学布控,安全与秩序双提升
北大门做了功能区智慧划分,在地面设置可视化引导标识、喷绘最佳拍摄地点。清晰明确的指示标识既引导游客规范取景、提升拍摄体验,又避免占用通道、影响通行,保持北大门庄重气息的同时增添了几分活泼和灵动。
与此同时,执勤官兵在客流高峰时段(9:00-11:00、15:00-17:00)精准布控、动态调整,主要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守护安全:实施人车分流管控,减少出行高峰时段的拥堵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引导秩序:规范游客排队秩序,在地面喷绘最佳拍摄定位标识,确保“打卡”有序;
传播文化:主动讲解北大门建筑的象征意义,让每块砖石都诉说历史。
摄影赋能,打造专业打卡体验
针对游客自主选点耗时长、拍摄效果不佳的问题,在经过学校专业摄影记者的技术指导和系统培训后,执勤官兵掌握了九宫格构图、HDR模式启用、广角畸变矫正等拍摄技巧。如今他们既能拍摄全景,也能驾驭人物特写,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拍摄体验。
基于拍摄技术要求和北大门的建筑特点,官兵们编写了《北大门打卡点摄影服务提示卡》,内含光线时段对照表、常见构图问题解决方案等,确保每位执勤官兵都能为游客提供专业、标准的拍摄体验。
在此分享一下不同时段的最佳“打卡点”:
上午最佳位:选定北大门东侧花坛中央,规避逆光,同时让大门显得更有质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下午最佳位:定位西侧花坛中央,顺光取景,凸显大门的纵深感,更显建筑巍峨大气。
文化解码,建筑背后的特殊寓意
北大门不仅是网红建筑,更具文化意义。2003年落成的北大门在设计中蕴含了三重特殊含义,执勤官兵会主动向游客介绍其内涵:
一是大门高20.03米,寓意建设于2003年;
二是大门东西长44米,南北宽18米,取“四通八达”之意;
三是东西两侧延伸出50米的长城形高墙,象征建成时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大走过的50年征程,更昭示再用50年实现学校创一流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