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人生孩子,就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很多人认为只要产妇把孩子平安地生下来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喜悦于孩子平安落地的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妇要独自面对羞于启齿的巨大的身体变化,由此产生的生理负担与心理问题,甚至可能会伴随她们一辈子……
生育损伤是一个多年来都被大家忽略或羞于讨论的问题,直到近两年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以下是一部分生育损伤疾病的介绍,快来看看你对生育损伤了解多少吧!
01 妊娠纹
妊娠纹应该是知名度最高、最常见的生育损伤了,从目前已有的数据跟研究进展来看,妊娠纹的发生率在80~90%左右。
怀孕时期,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皮肤会变得更加紧绷,且随着孕期的发展,胎儿在不断长大,子宫也在变大,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皮肤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的损伤或断裂,出现宽窄不同、长短不一的粉红色或紫红色的波浪状花纹。分娩后,这些花纹会逐渐消失,留下白色或银白色的有光泽的瘢痕线纹,即妊娠纹。
对于大部分爱美的女性来说,腹部一道道的瘢痕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于是市场上许多“预防妊娠纹”、“消除妊娠纹”的产品应运而生。但遗憾的是,从目前的研究数据来看,想要从根本上预防妊娠纹的发生或是希望抹点什么东西就能让皮肤回到当初的样子,仍然是不现实的。
02 盆底肌损伤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将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盆底脏器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妊娠时,子宫逐渐增大,对盆底肌的软组织产生压迫,加上孕期激素的改变导致盆底结缔组织胶原代谢改变;而分娩时盆底肌受胎头挤压,阴道周围肌肉、筋膜、韧带有撕裂性损伤,这些都削弱了盆底的支撑功能,如同承托力变差的“吊网”,导致“吊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性生活障碍等。
对于出现盆底肌损伤的女性,目前推荐进行产后盆底肌训练及电刺激治疗以缓解症状,严重的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传统观念的约束,还有大部分女性对之闭口不谈,因而也未接受治疗。
03 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被 3~4 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在怀孕过程中,不断增大的子宫会将腹肌拉长,使得原本并列平行的腹直肌从腹白线处的位置分开,这就是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可能导致便秘、腰背痛、盆腔器官脱垂及骨盆或臀部疼痛等症状。产后如出现腹直肌分离,有部分能够慢慢自行恢复,但如果在产后 6 个月到 1 年之内,并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就需要进行干预训练治疗。
太早进行过度负重会加重腹直肌分离症状,但对于与婴儿接触最多的妈妈来说,抱起哭泣的孩子已经是一种本能,因而对没有他人协助带娃的妈妈来说,腹直肌分离症状很难得到较好的改善。
04 耻骨联合分离
耻骨联合是位于骨盆中间,连接两侧耻骨的纤维软骨盘,类似于脊柱的椎间盘,由胶原蛋白构成,具有弹性。
正常女性的耻骨联合间隙为 4-6 mm,而产妇孕期随着松弛素的分泌,耻骨联合一般会增宽到 7-9 mm以适应逐渐增大的子宫,便于分娩时胎头能顺利通过骨盆。但如果韧带松弛超过限度,耻骨联合间隙大于 10 mm,则提示耻骨联合分离,孕妇可出现耻骨疼痛。这种疼痛十分剧烈,疼起来也让人怀疑人生,翻不了身、下不了床、走不了路。
产妇在分娩前做好相关检测,评估胎儿体重,看是否有头盆不对称状况,对阴道分娩者要观察其先露降低状况,对头盆不对称产妇可行剖宫产,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发生耻骨联合分离概率。目前,针对轻中度的耻骨联合分离(耻骨联合间隙<25 mm),保守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
科普生育相关损伤,将从前女性羞于说出口的“伤疤”展现在大众面前,无疑会引起未育女性的“惧怕”,但这恰恰证明了女性生育所需要承受的伤痛是巨大的。每个女性都听了太多诸如“要肩负起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责任”以及“生育带来天伦之乐的美好生活”的“正面”言论,但几乎很少能够听到关于女性生育的损伤和痛苦的声音。
每一个女性都应有生育损伤知情权,一个女性选择成为一名母亲所要承受的损害无疑是巨大的,她们有权知晓,给她们一个准备的时间,将选择权真正还给女性。
发布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