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学问》
人世间最大的学问,莫过于人情世故。这学问不在书中,不在堂上,而在每日的往来之间,在眉眼的高低之处。
记得那年回乡,囊中羞涩。好友邀饭,初时感念,三番过后,忽闻其妻笑言:“又来蹭饭了?”虽为戏语,却如针扎心扉。自此方知,人情债最是难还,饭碗端的不是米饭,是人情;筷子夹的不是菜肴,是情分。
借钱一事,更教我领略世态。十年故交,一通电话,片刻沉默,便见真心。河水潺潺,夕阳西下,我独坐岸边,忽然懂得:金银有价,情义无价,故而最难估价。
在亲戚手下谋生,更是别有一番滋味。血缘本该是温情,掺了利益,反倒成了枷锁。多做少得是常态,忍气吞声是本分。母亲一句“都是自家人”,道尽了其中无奈。
最妙的是那客户的热情,来的突然,去的也突然。茶香尚未散尽,人已转冷。后来得知,不过是借我压价而已。从此明白,突如其来的热情,好比夏日的雷雨,来得急,去得快,留下的只是一地湿滑。
工地上有位刘师傅,手艺精湛,却从不张扬。最动人是听他与妻子通话,轻声细语,宛若春风。他说:“对家人好,才是真好。”这话朴素,却道尽了人品的真谛。
李师傅帮人有个度,喝酒六分,帮忙八分。他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话浅白,却藏着处世的大智慧。
去年冬日,与合作伙伴结账,明码标价,按约办事。本以为伤感情,谁知反而相处得更轻松。原来,敢谈钱的交情,才是最实在的交情。
这些道理,都不是从书本来,而是在生活中一点一点体悟来的。如今我也到了传授经验的年纪,常对后生说:人情世故不是圆滑,而是理性;不是算计,而是自保。知世故而不世故,通人情却不人情,才是真正的成熟。
人世间这门学问,没有毕业之时,我们都在修行路上,且行且悟,且悟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