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凤姐给贾探春出嫁准备一万银子,贾环娶妻仅仅只给三千两?

王熙凤说贾探春姊妹出嫁,各准备一万两银子。但贾环娶妻却花费有限,只得三千两银子,为什么会相差那么多呢?这与古代的薄娶厚嫁的风俗有关。

在古代,男儿要继承家产,婚前就自带财产。媳妇进门后就能分享丈夫的资产。所以,男子只需要准备一份聘礼,再负担操办婚礼所需要的花费即可。

而成家立业之后,没有分家时和父母同住。分家后便得一份房田财产,并不算在婚礼支出的范畴。

根据《大明律·户令》和《大清律例》的记载: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私生子),依子数量与半分。”继承份额是婚生子的一半,如果没有嗣子,私生子得到家族承认甚至可以继承全部财产。清代沿袭这一规定。

贾家的情况特殊,敕造荣国府属于爵产不能分配。但贾环与哥哥贾宝玉,侄儿贾兰,将会三等分贾政的私产。这些都会与妻子共享,也当她的贾府奶奶。肯定要比璜大奶奶之流强得多。这就叫作“薄娶”,看似花钱不多,实际男方父母分出去的家产,远比娶亲的花费支出多的多。

贾环的三千两银子,只是聘礼和婚姻的花费。当然,由于他是庶子,娶妻也不可能是高门大户,聘礼和婚礼规格便低了档次,也是省钱的缘由。像贾宝玉要娶亲,只怕也少不得要花一万两银子才够。

女儿与儿子不同,女儿不具有优先继承权。《大明律·户令》关于女儿继承的规定:“凡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清承明制。清律“户绝财产”例规定,不论在室女还是出嫁女,只有在无同宗应继之人时,才能继承家产。若无女,则“听地方官详明上司,酌拨充公”。

比如林黛玉,只要林如海有五服以内的“同宗应继者”,林黛玉就无法继承林家的财产。第二回明确林如海有堂族,自有林家宗族负责安排继承人。这也是林如海死后,只写林黛玉只带了一车书轻车简从地回来的原因。林家的财产多少都无她无关,也是她说自己“一无所有”的根由。

那时候女儿出嫁,代表娘家与婆家联姻,无论嫡庶都代表的家族,未来两家姻亲也各有利益交换,就不可能少了嫁妆,让女儿受委屈,被婆家瞧不起。所以女儿要“厚嫁”,不但要准备丰厚的嫁妆,有能力的十里红妆才叫体面。更要陪丫头,陪家人,一起嫁过去,既成为女儿日后在婆家的底气和依靠,也成为新婚夫妻的原始家底。这样的准备肯定要比男儿娶妻更费钱,所以有重男轻女的总说女儿是赔钱货,白给女婿家家产,但其实富人联姻往往是双方互惠。只有穷人才嫁不起女儿。

所以,贾府给三春准备的一万两银子的嫁妆,是属于他们这种家族的底线了。这个数字不算少,但也不算多。毕竟当时贾家由盛转衰已不负当年。这也是王熙凤对贾琏说:

“我们王家可那里来的钱,都是你们贾家赚的。别叫我恶心了。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扫,就够你们过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比你们的,那样是配不你们的。”

王熙凤这个话自然不可全信,因为她的嫁妆肯定要比给贾探春准备的好,那也是临时不同往日。她怎么不去和贾敏比一比呢?

当然,贾探春他们的嫁妆是一万两银子,这就也有个档次标准,王家的嫁妆只好不差,但也两三万足够了,至于贾敏嫁给林如海,就算再得宠,估计也就四五万的嫁妆就很不可观了。毕竟嫁女儿不是炫富,陪嫁太多也让婆家没面子,让女婿妻子跟前少了底气。就像王熙凤、夏金桂这种动辄拿嫁妆说事,也是太没趣。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vx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辽宁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