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名为“白发针”的疗法在社交媒体迅速蹿红,不少年轻人希望“打一针就能让白发重返乌黑”。
值得注意的是,“白发针”并不是专业医学术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主任蔡玲玲称,“白发针”主要成分是腺苷钴胺,是维生素B12的一种活性形式。从医学上讲,“白发针”的说法并不科学,甚至有误导性。
“白发针”出圈背后,究竟是医疗领域的新突破,还是智商税?
打“白发针”的年轻人
长年熬夜与学业压力,让白发早早爬上了夏微(化名)的发间。在32岁这一年,她决定去打“白发针”。
夏微第一次看到“白发针”的说法,是在小红书的帖子里。有网友分享自己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下简称“西苑医院”)皮肤科打“白发针”的经历。
今年4月,夏微了解到自己所在的湖北武汉某医院也开设了同类项目,便决定去试一试。
向美容科医生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后,医生表示夏微可以注射腺苷钴胺。但同时也告知她,这不是一种专门针对白发的治疗,原理是给头发增加营养,多用于治疗脱发。想要“白发转黑”的效果,可能不那么理想。
第一个疗程,她花费了近2500元,“注射药和头皮水光一周一次,一共打了6周。”
从她的账单来看,一次治疗分为两部分。药费占比很小,包括一支注射用腺苷钴胺和一支氯化钠注射液共29.6元;门诊治疗费占据大头,包括微针微刺、中药涂擦和穴位注射共410元。
两个月后,夏微发现头顶的白发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偶尔能看到几根纯白的头发发根处转黑了,但对顽固的白发,效果有限。她决定继续打针治疗,希望能缓解白发新增,又增加了一个疗程。
与夏微不同,34岁的韩函(化名)在进行了12次治疗后,放弃了“白发针”。
“白发针”说法存误导性
9月初,演员郭彤彤发布视频分享自己接受“白发针”治疗近3个月的体验,引发广泛关注。“女演员打白发针2个月效果甚微”的话题随即冲上微博热搜,“白发针”一夜出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主任蔡玲玲表示,在医学上来讲,“白发针”的说法并不科学,甚至有误导性。
蔡玲玲称,在医学上,这种“针”的主要成分是腺苷钴胺,是维生素B12的一种活性形式。蔡玲玲和其团队,是使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白发的首创。她强调,腺苷钴胺穴位注射疗法只是中医综合治疗白发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打了针就能变黑发。”
据韩函和夏微描述,“白发针”的说法来自社交平台,她们去医院咨询后发现,医生并不会称这种治疗为“白发针”,而是腺苷钴胺穴位注射疗法。
但在社交平台,“白发针”这一说法或许会淡化治疗的复杂性和效果的不确定性,让它听起来像一种轻松、神奇的白发解决方案,能吸引更多关注。
“白发针”背后的利益追逐
在小红书“白发针”词条的下游搜索词中,“白发针哪些医院可以打”排在第5位,关联阅读量超过271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岳阳医院”)和西苑医院多次出现。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岳阳医院和西苑医院均为三甲医院。
据报道,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腺苷钴胺穴位注射疗法也已在河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地的部分城市开展临床应用,开展科室遍及皮肤科、针灸科、骨科、耳鼻喉科。
从费用来看,腺苷钴胺注射液的价格并不高。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网站上的一份“2023年京津冀药品带量采购”表显示,1.0mg的注射用腺苷钴胺(粉针剂)中选价格为3.33/支。
蔡玲玲提到,腺苷钴胺注射液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本身是维生素,价格并不贵。
治疗费用方面,据蔡玲玲介绍,国家医保局目前有统一规定,中医治疗费用与医生的技术和职称挂钩。
之所以各地实际收费有差异,关键在于开展的治疗项目不同。蔡玲玲表示,有部分医院不只是进行穴位注射、放血治疗,还结合了激光和其他的治疗手段,所以收费也不同。她强调,公立医院的价格更加规范。
“白发针”到底有没有效果
探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疗法的效果,要先了解其作用机理。蔡玲玲表示,从西医角度看,腺苷钴胺能够营养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毛囊底部血供。从中医理论解释,符合“发为血之余”的理念,通过改善气血供应来促进头发健康生长。
但她也强调,该疗法需配合中药内调、调整生活方式如作息规律、情绪管理、饮食节制等综合手段,并非单一注射就能解决白发问题。毛发从休止期到生长期为3~6个月,脱发改善也通常是3~6个月,而白发比脱发更难治,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据蔡玲玲介绍,从其临床观察来看,规律坚持治疗的患者中,10个人大概有6个人经过治疗后白发有所好转,但好转程度不一。有的是白发根部变黑;有的是白发变黄、灰;还有的是原有白发毛囊里新长出黑发,这也是其团队见到最多的情况。
上海儿童医院皮肤科的副主任医师张超也在科普文章中提到,“白发针”可能对部分人有效,但绝非普适性解决方案,且存在风险和局限。
重庆商报综合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