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北京香山论坛现场,美方代表公开发声,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与此同时,中方对日本发出了明确警告。那么,美方代表此次说了什么?中方的警告又传递出何种信息?
香山论坛现场
·亚太安全对话的中国范式
9月17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这个从2006年起步的学术沙龙,如今已成长为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端安全平台。
开幕式上,中国军委副主席张又侠的讲话掷地有声:"历史反复证明,以对抗求安全恰似抱薪救火,以对话促和平方为人间正道。"这一论断,既是对二十年论坛历程的总结,也是对当前国际局势的警世通言。 作为亚太地区唯一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安全对话机制,香山论坛始终坚持"平等、开放、包容、互鉴"的核心理念。
中国军委副主席张又侠
与西方主导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不同,这里没有预设的议程框架,更没有"非此即彼"的阵营对立。这种包容性,使得论坛在南海仲裁案、朝鲜半岛核问题等重大危机中,多次成为化解分歧的关键平台。
本届论坛特别设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代意义"高端对话,邀请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哈罗德·拉夫与中国二战史学会名誉会长胡德坤展开对话。胡德坤的发言直击要害:"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80%的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种历史叙事的重构,既是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有力回击,也为东亚安全秩序的重建提供了价值锚点。
«——【·美国的战略困境·】——»
就在论坛开幕前四天,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与中国防长董军的视频通话引发广泛关注。五角大楼罕见发布声明称,美方"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不寻求改变中国政权,也不打算'扼杀中国'"。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
这一表态,与特朗普政府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的激进举措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美国战略决策层的深刻矛盾。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员施灿德在论坛"大国正确相处之道"环节的发言,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矛盾性。
美国总统特朗普
他承认,防长公开否认"政权更迭"目标"在历史上极为罕见",但同时强调美国"仍将坚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策略,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就在赫格塞思表态的同一天,美英两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试图配合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动。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正在构建"代理人战争"的新型对抗模式。据日本《读卖新闻》披露,美军计划在菲律宾新增的9个军事基地中,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其射程可覆盖中国东南沿海主要城市。
这种"离岸制衡"策略,既想避免与中国直接军事冲突,又试图通过军事威慑遏制中国发展,本质上是冷战思维的延续。
«——【·日本的右倾化冒险·】——»
在香山论坛"东北亚安全趋势与塑造"分组会议上,中日学者的交锋成为焦点。日本防卫研究所亚洲非洲研究部部长增田雅之将东亚安全风险归咎于中国,声称"中方军事扩张是最大战略挑战",并主张强化美日同盟以应对"台海危机"。
日本首相石破茂
这种颠倒黑白的言论,立即遭到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杨旭光的有力驳斥:"日本朋友似乎忘记了,近代以来是谁两次侵略中国?是谁在台湾实施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近期的一系列军事动作,印证了其战略转向的危险性。
«——【·中方的战略·】——»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在香山论坛上展现出坚定的战略定力。张又侠在开幕式讲话中明确指出,"涉台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任何分裂行径都将遭到解放军的迎头痛击"。
这种表态,与南部战区近期在南海开展的"夺岛封锁"演习形成战略呼应——山东舰航母编队与歼-15舰载机构成的立体打击体系,已具备对周边海域的绝对控制权。
针对日本的挑衅,中国采取了"历史清算+现实反制"的双重策略。在论坛"二战历史与东亚安全"特别环节,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通过详实史料,揭露了日本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
士兵军演画面
这种历史叙事的重构,有力回击了日本右翼势力淡化侵略历史的企图。与此同时,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常态化军事存在,正逐步压缩日本的战略空间:部署在黄岩岛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可在数分钟内摧毁敌方舰艇编队。
图为中国海军舰艇
中国的战略选择,本质上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在论坛"全球安全倡议的实践路径"专题讨论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提出,应建立"亚太安全观对话机制",通过多边协商解决地区争端。这种基于"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的倡议,得到了东盟、上合组织等地区组织的积极响应。
«——【·结语·】——»
香山论坛的二十年,见证了亚太地区从"冷战遗产"向"合作共赢"的艰难转型。当前,中美日三国的战略博弈,正在塑造着21世纪东亚安全的基本格局。
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日本的右倾化冒险,与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军事对抗只会带来灾难,对话合作才是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