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9亿美元再投AI Infra,这次直接打包带走CEO和核心技术

不圆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刚入股了“老对手”英特尔,老黄又豪掷9亿美刀,拿下一家AI Infra公司……的CEO和技术授权。

最新消息,AI Infra初创公司Enfabrica的核心团队和技术授权,已经被英伟达打包带走。

没错,又是一个不收购公司本身、但掏空公司根本的“雇佣式收购”。

Enfabrica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解决I/O、内存及网络瓶颈,去年年底估值6亿美元。

交易达成,这也是英伟达今年第4次对AI初创出手。

如此大手笔,当即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英伟达这是在打长远算盘,认真地想要保持自己在AI硬件领域的霸主地位。

一起来看具体情况。

9亿美元带走技术核心

这笔折合人民币约64亿元的交易,被曝已于上周完成。

Enfabrica的CEO罗尚·桑卡尔(Rochan Sankar)现已入职英伟达,核心团队和公司技术也一并打包带给新东家。

成立于2019年的Enfabrica是一家专注于解决I/O、内存及网络瓶颈的硅谷AI基础设施初创公司,其技术旨在使大规模GPU集群能作为单体计算机运行——该公司宣称其技术可实现超过10万个GPU的互联,可将数据中心GPU集群计算成本降低50%,内存扩展高达50倍。

此前,英伟达就已于2023年参与Enfabrica的B轮融资。

Enfabrica迄今已融资2.6亿美元(约18.5亿人民币),去年末估值达到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

技术方面,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推出的EMFASYS“弹性AI内存架构系统”,相较基于闪存的推理方案可降低50%的单token成本,比SSD层级延迟降低两个数量级。

今年7月,该公司还推出了新的芯片加软件系统,通过将部分内存流量从昂贵的高带宽内存(HBM)转移至低成本DDR5,降低AI数据中心内存成本。

被英伟达聘走的CEO罗尚曾在博通工作八年,担任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芯片业务高级总监,主导多代Tomahawk/Trident系列芯片的架构定义与市场化工作,并推动构建了25G以太网、白盒网络解耦等行业级生态系统。

其职业生涯涵盖半导体行业多家创业企业及上市公司,历任产品管理、芯片架构与应用工程等核心职位。

罗尚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电气工程系,获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持有六项技术专利。

网友指出了其中的华点:英伟达不仅是在招揽人才,更是在锁定AI数据中心的网络骨干。

硅谷在玩一种降本增效式收购

近10亿美元的高价让人想到了硅谷的天价挖人事件,一帮大厂各显神通,场面堪称抓马。

除了互相撬角顶尖人才,像英伟达这样只带走核心团队和技术授权的方式也不算少见——甚至可以说,这都是硅谷科技巨头的“老套路”了。

和直接收购一整家公司相比,只带走核心部分的收购堪称“降本增效”。像Meta、谷歌、微软和亚马逊都曾通过类似收购协议投入资金:

最大规模的交易发生在今年6月,Meta以143亿美元(约1017.7亿人民币)获取AI初创公司Scale AI创始人亚历山大·王等49%股权。

一个月后,谷歌宣布以24亿美元招揽人工智能编码初创公司Windsurf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瓦伦·莫汉及研发团队,交易包含技术授权费用。

这种方式既能引入顶尖工程师和核心技术,又可以避免整个收购带来的其它麻烦。

(比如监管审查,又比如给员工发工资)

除此之外,在去年3月,微软支付约6.5亿美元得到了Inflection的技术授权,而Inflection创始人携大部分员工直接加入微软,成立了一个新部门。

去年6月,亚马逊与Adept AI达成协议,雇佣这家初创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并支付约3.3亿美元以授权其技术。

去年8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与Character.AI达成协议,以20亿美元的许可费获得该公司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很多明星独角兽企业就这样一下子被“掏空”,只留下一个壳子。

在此之前,老黄的策略一直是兼并小而美的AI初创公司,整个打包带进英伟达。

至于现在,该省省该花花,怎么不算是在玩一种新的降本增效呢?

参考链接:

[1]https://www.cnbc.com/2025/09/18/nvidia-spent-over-900-million-on-enfabrica-ceo-ai-startup-technology.html

上一篇:初代AI网红口碑翻身,让年轻人气哭又看笑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