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齿矫正越早越好?专家:9~11岁是正畸“黄金期”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瀚允)“医生,我家孩子新换的门牙怎么好像不齐?”“孩子现在6岁能做矫正吗?是不是越早越好?”9月20日全国爱牙日来临之际,不少家长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诊室。随着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口整齐健康的牙齿已成为很多家长心中的“刚需”。

儿童正畸真是越早越好吗?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副主任医师王阿娴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并非如此。正畸时机需综合评估孩子的牙齿发育阶段、颌面生长状况及是否存在功能影响。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副主任医师王阿娴(右)为患者矫正牙齿。受访者供图

孩子牙齿有个“丑小鸭期”

“孩子的牙齿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很多家长眼中的‘问题’,其实只是发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不必过度焦虑、急于矫正。”王阿娴表示,3~6岁是儿童口腔发育的“窗口期”。在这一阶段,诸如前牙轻微缝隙、门牙稍有扭转或轻度深覆合(上门牙覆盖下门牙较多)等现象,大多属于正常生理过程,会随着孩子颌骨发育、咬合关系建立而自行改善,并不需要过早干预。

她举例解释道,比如孩子刚换恒牙时,新门牙可能显得有些歪斜或存在缝隙,很多家长因此感到担忧。其实,随着颌骨继续发育、邻牙逐渐萌出,这些看似不齐的门牙大多会自行调整、逐渐排齐。

“恒牙的大小和位置,实则是为了成年后‘准备’的。”王阿娴说,“儿童仍处于生长发育期,颌骨还有增长和调整的空间,有些暂时性的不整齐,我们称之为‘丑小鸭期’,是牙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自然过渡阶段。”

正畸“黄金期”在9~11岁

王阿娴表示,普通儿童的正畸“黄金期”一般在9~11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大多处于替牙期后期,乳牙基本替换完成,恒牙逐渐萌出,颌骨仍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可塑性较强,正畸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阿娴解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配合度更高,口腔清洁能力也较强,更能理解正畸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与此同时,牙齿排列和颌骨发育方面的问题已初步显现,矫正不仅效率高,效果也更容易保持稳定。

孩子开始换牙后,家长可以带其到口腔科检查。儿童牙医可通过涂氟、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同时监测牙齿替换和发育情况。若发现异常,再及时转诊至正畸专科。通常建议孩子在3~6岁时进行首次正畸筛查,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早期干预。

在正畸“黄金期”到来之前,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口腔习惯。比如,监督孩子按时清洁牙齿,坚持早晚正确刷牙,破除吮指、咬物等不良习惯。

饮食方面,王阿娴建议,现在小朋友吃精细软食较多,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嚼劲儿大的食物,如玉米、芹菜等,苹果、桃子等硬质水果也尽量切大块或让孩子啃着吃。这些都是天然的“颌骨训练”,能有效刺激颌骨发育,降低未来牙齿拥挤的几率。

这三种情况要及时干预

虽然大多数牙齿矫正可以等到孩子换完牙再做,但有些特殊情况需要尽早干预。王阿娴提醒,早期矫正主要针对那些可能影响口腔功能、颌面发育或导致健康隐患的异常情况。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三类问题,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地包天。即前牙反合,若已经明显影响到孩子的咬合、发音及脸型,应尽早矫正。乳牙期的轻度地包天可以暂时观察,但多数建议及早干预。医生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矫治方法,如颌垫或功能性矫治器,帮助引导上下颌正常发育。如果拖延到成年,严重的骨性地包天可能就需要手术矫正了。

乳牙早失。如果孩子因为严重蛀牙或外伤导致乳牙过早脱落,旁边的牙齿会“歪过来”挤占这个空缺,导致后续恒牙没有足够空间正常萌出。这个时候,医生通常会建议给孩子戴一个“间隙保持器”,相当于提前占个位置,为恒牙的顺利萌出保驾护航。

口腔不良习惯。如果孩子长期有吃手、咬嘴唇等习惯,或者因为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导致经常张口呼吸、舌低位等问题,这些都可能会影响牙齿和颌面发育。建议家长及早帮助孩子戒除不良习惯,必要时还应去耳鼻喉科检查,协同治疗,从源头解决问题。

“牙齿矫正是一项需要专业判断的医疗工作,并非越早越好。”王阿娴表示,关键是定期检查、科学评估,在真正需要干预的时候,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发布于:北京

上一篇:“脏乱的宝宝”不完全是坏处,也有这2个好处
下一篇:那英肠胃炎康复后满足品尝奶酪,花少团暖心投喂辅食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